位置:主页 > 教学诊改专题网 > 他山之石 > 文章内容

培育“8字螺旋” 夯实诊改基础

时间:2021-09-10 来源:未知 作者:汪建云

    “三全(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)”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追求的理想境界,其核心是使每个人都成为质量保证的责任主体。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》中也提出:“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,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、专业、课程、教师、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。”而激活这种机制的载体和流程便是培育“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”(简称“8字螺旋”)。

 

1正确认识“8字螺旋”

爱德华·戴明博士于上世纪中叶提出的“戴明循环(PDCA循环)”,即“计划(PLAN)—执行(DO)—检测(CHECK)—改进(ACTION)”循环,体现了以人为本、数据说话、持续改进等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,为“三全”质量管理指出了可行的途径。由于当时缺乏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,人们对检测(诊断)和改进的期望不高、反应不快、联动不足,“全员”“全过程”落地困难。进入知识经济时代,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与提升上,提倡“前台+后台”的工作方式。虽然流程类似于“戴明循环”,但诊断与改进的目的发生了质的变化,即实现知识的创新。进入本世纪,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度应用,建立兼顾“动静两态”的“8字螺旋”,实现“三全”质量保证成为可能。

“8字螺旋”由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叠加而成(如图)。所谓静螺旋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:目标—标准—计划—组织—实施—诊断—激励—学习—创新—改进。其中,诊断与改进在实施完成后进行,而主体因诊断、激励产生学习动力和创新活力,引发知识创新,形成自“目标”开始的、比较全面和深刻的改进方案。所谓动螺旋指的是在质量生成过程中,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,及时发出预警和即时跟进调控、改进的过程,一般不涉及目标、标准的调整。两个螺旋相交于“计划—组织—实施”环节,组成一个有机整体,相辅相成、互联互动、缺一不可。此外,尽管两个螺旋都处于持续运动的状态,但相对而言,动螺旋的运转速度明显快于静螺旋,所以分别简称为“动螺旋”与“静螺旋”。

和戴明博士提出的“PDCA循环”相比,“8字螺旋”既重视对“完成时”诊改,也重视对“进行时”诊改。其中,“完成时”诊改旨在引发知识创新,“进行时”诊改旨在实现实时调控,须借力于网络信息技术。

2积极培育“8字螺旋”

培育“8字螺旋”涉及每位师生员工,事关工作(学习)方式、流程、形态的深刻变化,需要有个认识理解的过程。因此,在培育过程中,需要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:

一是找准起点。切莫把“评估指标”当成螺旋起点,把“诊断改进”变成项目,迷失了自我的责任。

二是落实主体。一个螺旋自始至终只能是一个主体,不能中途“换人”,或者“越俎代庖”。

三是聚焦过程。高职院校有两轮评估的积累,又有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支撑,建立静螺旋难度相对较小。但是,因受评估思维定式的影响,学校会习惯于将关注的重点集中于结果而不是过程上,建立动螺旋的难度相对较大。实践表明,诊改工作启动以来,学校“重静(螺旋)轻动(螺旋)”的情况十分普遍。为此,有必要突出强调,自觉进行的诊改不同于他方组织的评估,在明确了目标和标准之后,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到对过程的监测调控上。只有这样,才能获得预期的成效,而不是被动地等候“宣判”,碌碌于亡羊补牢式的整改。

四是优化技术。动螺旋能否发挥作用,以及发挥作用的大小,立足于采集数据的数量、维度、完备性(比如,除了文字之外,还应包括声、像、图、表、行为、活动等);有赖于数据采集的原始性、实时性、准确性;取决于做出分析、判断、警示、指示的即时性、有效性。因此,理清智能化校园建设思路,加快过程数据的采集与信息挖掘,加大实时监测、预警、决策等技术的研发应用是当务之急。

五是营造动力。“8字螺旋”的根本意义在于营造教学工作“持续良性运行、上下左右联动、自觉改进提升”的动力机制,其关键在于“诊断”与“激励”两个环节。其中,诊断的作用是准确定位、汲取经验、发现问题、寻找关联;激励的目的则是以诊断结果为主要依据,奖励先进、惩戒落后,从而产生正、负激励作用,激发主体学习、创新的内生动力。此外,与传统的考核相比,诊断强调的是“自我”,激励的主要依据来自“自我诊断”。同时,诊断强调的是“数据说话”,而且“说话”的数据主要来自常态化采集的过程数据,倚重的是动态轨迹,而不是静态截屏。放眼国际国内一些称得上实现了现代管理的院校,考核早已升级换代——在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上,做到立足自我、常态动态、公开公正、简捷易行。

3认真践行“8字螺旋”

现代质量观认为,质量是指产品、服务或工作对需求方的满足程度。“8字螺旋”正是以自主设定的目标为起点,“迫使”主体主动查证服务对象、摸清实际需求、定制质量标准、致力持续改进、追求零缺陷育人,有利于各层面主体自觉树立现代质量观。

当今时代,学习力和创造力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,而通过建立大大小小的“8字螺旋”,既能激发自我诊改的内生动力,又能联动产生新的动能,使学习、创新成为自身需要、自发行为,使得组织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同步得到提高。

一个时代的到来必然呼唤组织形态的变革。对照彼得·圣吉关于学习型组织提出的“五项修炼”,不难发现,“8字螺旋”的核心内涵与之高度契合:目标明确——共同愿景凝聚人心;系统思考——整体协同深邃全面;团体学习——交融联动成果共享;改善心智——自我净化自我革新;自我超越——持续创新持续改进。一些试点校的初步诊改成果证明,“8字螺旋”实质性推进了学习型组织的建设。

质量管理实践告诉我们:“三全”之中,最难做到的是“全员”。然而,“全员”不落实,后两个“全”也很难落到实处。“8字螺旋”的设计对象是各个层面、各个岗位和每个师生员工,所以,在培育“8字螺旋”的过程中,质量保证的责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每个人的身上。每一层面、每一岗位上的人都负起责任、成为主人、参与过程,也就实现了“全过程”“全方位”的质量保证。因此,唯有在“全员”上出实招、下狠劲,才能真正实现“三全”。

总之,虽然对于如何建好、用好“8字螺旋”,没有统一的方法和唯一的路径,但说到底,衡量诊改是否成功的最终依据是师生、用人单位和社会各方的获得感和满意度,这才是诊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。

 

(作者:汪建云,系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委员)

他山之石

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几点认知2021.10.25
编制中职诊改方案有“诀窍”2021.09.10
培育“8字螺旋” 夯实诊改基础2021.09.10
教学标准:高职教学质量提升的“试金石”2021.09.10
推进“诊改”必须跳出局部框框2021.09.10
克服思维惯性,激发诊改原动力2021.09.10
打造“两链”,找准诊改的起点2021.09.10